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年末,一级市场万字复盘
发布时间:2023-12-20 09:19:15 | 浏览次数:


投资界


2023年12月13日-15日,中国创投年度盛会——第二十三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峰会由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清科创业、投资界主办,现场集结国内当下活跃的创投力量,共同探讨行业「坚守与适变」主题,共叙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现状与未来。

本场《坚守与适变》影响力对话,由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清科创业CEO倪正东主持,对话嘉宾为: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管理合伙人  贺志强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  邝子平

君联资本总裁  李家庆

高瓴创始合伙人  李良

达晨财智执行合伙人、总裁 肖冰

红杉中国合伙人 郑庆生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倪正东:大家好!今年的主题是坚守与适变,在座的都是业界的代表性机构,首先请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绍;然后介绍下今年以来各自在募资、投资、退出等方面的成绩单。

一级市场年终回顾

贺志强:联想创投是联想集团的Corporate VC(企业创投),主要以投资早期核心科技为主。今年我们的投资金额和数量基本与去年持平,投资了40多个项目,包括对一些已投项目的加注。退出方面,截至目前有三家IPO,未来1-2月还会有几家上市,基本与去年节奏差不多。

邝子平:启明创投主要在两大板块投资,一个是医疗健康板块,一个是科技及消费板块。

今年的投资进度比去年慢。我大致统计了一下,今年我们投资了40-50家公司,其中有一部分是续融资,新的投资粗略计算有30家左右。而去年、前年我们的投资量都相对较大,今年比起去年慢了大概三分之一。

但比较幸运的是,我们去年和今年完成了美元和人民币的募资,所以今年手中相对宽裕。由于现在整个投资价格等各方面都有适当的回调,我们也在一些感兴趣的细分领域加大了投入。

退出方面,今年是有压力的,上半年整体的退出环境还可以,但下半年国内的压力很大。今年我们在A股上市了两三家公司,在美股也有几家上市公司,像我们今年在美国上市的一家医疗企业表现还是非常好。但美股的退出进度也在大幅度下降,美国IPO的窗口还没有重开。我相信重开以后,中国好的企业还是有机会去美国上市。    

李家庆:与清科相同,君联今年也是第23年,一直专注早期和成长期的科技领域投资,主要聚焦数字化、绿色碳中和、生命健康等领域的投资。

2023年君联的募资和退出规模都在百亿左右,已投企业有4家上市和4家已过会待发行企业。投资节奏上有所放缓,但还是坚持长期可持续投资,所以未来三年,我们可以保持持续稳定的运营。

李良:高瓴创立于2005年,今年是第18个年头。作为股权投资机构,任务就是服务实体企业,我们主要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等主线,投资了超过600家企业。此外高瓴还有一点比较有特色的是,我们有一个二三百人的DVC服务团队,在内部叫深度价值创造部门,能为企业提供包括数字化升级、精益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不同纬度上系统且专业的服务,我也兼管这一块。

我们今年的投资,从节奏上跟整个市场体感比较一致。退出方面我们在A股、港股、美股,目前一共有10多家IPO。

我的体会是,在过去两三年整体不确定的环境下,被投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管在哪个领域,哪怕大环境受到很多挑战,高质量的管理团队、高质量的业务发展,依然在孕育伟大的公司。作为投资机构,除了传统的发现价值之外,我们也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服务企业的模式,提高我们从方方面面支持企业发展的能力。这也是高瓴近20年来一直在做的事。

肖冰:我来自达晨财智。达晨有23年的历史,是比较典型的本土人民币基金。当前整体市场大环境在变化,我们判断对像达晨这样的基金比较有利,所以会相对积极乐观一点。比如在募资上,有一些LP,包括一些保险公司,原来不太投类似我们这种以先进制造业、硬科技为主赛道的机构,但现在开始更多地关注我们,所以在募资上我们今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然,现在这些方向更热门了,投资上竞争就会更激烈,但基于我们原来逐步成长起来的产业基础和生态,在这方面还是有比较大的信心。

倪正东:像达晨这种机构比较受欢迎,在新的变化中适合中国国情。

郑庆生:红杉中国成立于2005年,近20年来一直是中国最活跃的投资机构之一。科技、医疗健康和消费是我们主要覆盖的三个领域,从早中期投资开始,我们相继成立了种子基金、并购业务等,完成了覆盖全阶段、全链条的产品线,在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里支持公司的发展。

近一两年,我们在投后管理上下了很多功夫。目前,红杉中国在全国建立了6个孵化器,第7个也在落地中。同时我们去年还成立了一个服务天使和天使轮前创业者的孵化项目——YUE创业加速器。这些都是为了给各个阶段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实现良好退出做好铺垫和准备。

在这样一个看上去相对寒冬的季节,我们依旧保持活跃。因为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另外一个科技周期的开始,特别是不同的硬科技都处在被突破的状态。所以尽管宏观情况比较有挑战,但我们还是保持适度的乐观。

倪正东:红杉确实非常活跃。看数据,红杉也是今天市场上募资和投资都最活跃的机构之一。今天也是红杉中国的新logo第一次出现清科的年会上——HONGSHAN,这是今年影响深刻的行业变化之一。

今年兴奋的事

顶级VC都在投什么

倪正东:各位投资人都讲到今年的情况,虽然大家很焦虑,但依旧非常努力,那么你们今年看到最兴奋的行业,或者项目是什么?

贺志强:从科技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两年有挑战的是,新兴产业的成熟周期大幅缩短,一个新产业从技术兴起到商业成熟再到产能过剩的速度大幅提升,从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到电池等产业都是如此。这种情况下就更考验投资人对于产业化时间节点和出手时机的判断能力。

今年比较热的赛道:一个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方向肯定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有机会的同时,中国在算力方面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第二个是机器人赛道。我们长远看好人机协同,已经开始投人形机器人,但人形机器人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技术路径才能实现,学术界和产业界尚未达成共识,这对于投资人来说也是机会和挑战并存。

邝子平:技术方面,我觉得2023年最激动人心的一个投资方向,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从长期来看,这个大的领域会改变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今年在这个领域已经投资了若干家企业。

模式方面,今年有一个特别令人振奋的模式,就是中国的产品在走向世界。这个趋势虽然一直都在发生,但是最近一两年正在从量变迈向质变,无论是医疗健康行业,国产创新药企的License-out(对外授权)数量超过License-in(许可引入)的数量,还是其他行业,中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产品走向了世界,不单是“价廉物美”,而是中国的部分产品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强有力的竞争力,这一点我觉得在未来是非常值得深耕的一种模式。

李家庆:第一个还是生成式AI本身。除了大模型之外,我们几乎所有的软件类的公司和专业服务、企业服务类的公司,全部都把生成式AI、大模型的应用,作为一个引擎装在自身这辆“车”上,这个转变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但依然还在早期。

第二,跟绿色能源相关的领域。我们看电池、光伏、储能,现在在一级市场的估值有所下跌,用户端的能源互联网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会开始显现。因为上游成本有所下降,下游变化及可做的应用还是非常多的,现在这一块市场开始快速地起来了。

第三,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医疗领域国际化,这是以前没有看到过的,现在大规模的license-out,并且Down payment的规模都很大,其实生物医药、生命健康在技术创新和全球化的合作方面,是走在前面的。其他领域更多还是在用对外贸易的方式把产品销往海外,真正高水平的创新是从生物医药医疗领域开始的,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多地扩散到其他行业中去。

李良:跟以往的周期不一样,价格是有需求弹性的。上游大规模降价之后,能够刺激更多的需求出来。举个例子,大家看电动车,首先看到的是新的能源替代石油化工,但其实这里面还累积了很多技术,新产品的附加值要高得多,这里面既有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也包含着工程的快速迭代。中国是有非常大的工程师资源的,包括我们最早孵化的地平线,今年完成了和大众20亿欧元的合作。

今年印象深刻的项目,一个是我们投的一家深圳的电动自行车公司。从去年到今年,电动自行车在欧洲市场发展非常好。我们这家ebike公司,从整个产品定义、供应链管理能力,到软件的迭代,稳打稳扎,都做得非常好。从这个角度,我非常看好中国供应链创新以及快速迭代的工程能力走向全球。

今年还有一个让人兴奋的项目,是我们从孵化期就开始支持的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我们从去年就开始在这个领域找团队,和团队共同寻找和产业的结合场景,尤其TO B场景。今年8月他们做了新品发布,第一个原型产品(人形机器人)能自己独立走上台,看到的那一刻我非常欣喜。

再分享一个项目,来自高瓴长期投资的生命科学和医疗行业。近年在FDA获批的很多创新药中,中国企业的身影越来越多,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这一点上,我们除了投资单个公司外,今年还支持了一个特别的项目叫「飞镖加速器」,这家企业给生命科学创新企业们提供标准化、世界级的研发生态环境和高品质服务,目前已服务了数百家生命科学企业和项目。它的首个加速中心就落在上海张江。通过支持飞镖这样的生态服务型平台,我们得以为更多医疗创新型企业服务,更高效地去服务产业链的整体进步。

肖冰:我也看到两个比较长期的系统性新机会。一个是人工智能方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可能会改变很多行业,许多行业都可以重新做一次、也需要重做一次。这是一个新的系统性机会,包括底层技术和模式创新。我们看到了一些让团队比较兴奋的早期项目,当然风险会比较大,要控制好,算好自己的账。

第二个是出海的机会。特别是这几年,我们看到有一些企业在国内市场打出来以后,向全球市场的星辰大海奔赴,这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世界级的企业做的事情。我们注意到很多企业不像以前只有很低价值的东西出口,而是高附加值、有技术含量、有自主品牌,依靠中国先进的互联网经验和积累的方式,利用中国的技术和产业链群的优势,向全球出口,这不光是少数产品的机会,而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我们看到很多年轻的新一代创业者,都具备世界级和国际化的眼光和能力,这让我们感觉很有希望。

贺志强:中国移动机器人是全世界领先的,我们投资的很多机器人公司与联想业务部门合作,一同出海服务海外的客户,营业额和利润增长特别快,中国年轻人走出去天生有优势。

倪正东:还有泡泡玛特在泰国第一家店爆火。

郑庆生:第一个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看到,互联网的每一次发展,其实都是流量的重新分布。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导致整个流量有重新洗牌和分布的机会。当然,最后至少有一半的赢家来自传统的大厂,因为大厂在其中占有资源优势。但同时每次重新洗牌里也有创业者的机会,所以我们希望能看到有新的“大厂”出现。

第二个是供应链侧的科技发展,机器人、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都在涌现投资机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之前不能在国际间流动的人才、产品模式和服务,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国际化。因此,很可能我们在经历第二个“WTO 时代”,更多优秀的中国产品会销售到海外。

两点思考:关于出海与消费

倪正东:20年前中国的VC去美国,跟他们进行对话。又过了20年,中国投资人又得去外面走一走,去美国、中东,去世界各个地方。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理想的汽车在中亚卖得特别好,比亚迪的汽车在境外销量也很大。很多中国的产品,哪怕扫地机器人都在海外卖得特别好,很多企业海外收入甚至占到了80%。所以我觉得应该多往海外走。

李家庆:我还是结合大家刚才说的出海,到今天这个阶段,中国企业面临着走出去及全球本土化落地的问题。走出去、国际化不仅仅是把产品卖出去,做生意和做贸易的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国际化不是做“外卷”,没有创新而单靠“外卷”消耗存量市场,引发的问题在未来两三年可能就会看到,这一点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第二,企业在全球拓展国际化、全球本地化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技术创新,否则本土市场遇到的问题,转移到海外还是会遇到。所以还是要强调,企业国际化、全球本地化的过程中,要重视真正的创新,包括很多民营的中小型科技公司,第一要重视科技引领、创新引领;第二国际拓展;第三解决就业,这三条要糅起来。国际拓展一定是以科技创新和创新引领为前提的,否则没有哪个国家承载得了中国这么大体量的集体出海。

很多发达国家的公司,很少讲出海,甚至没有出海的概念,因为这些公司生而全球化,并且全球本地化落地,非常重视合作,重视创新做增量,而不是去“卷”存量。我们未来要出海的企业,也要学习和重视这一方面。

倪正东:一个是出海,还有一个是消费降级。以拼多多为代表,还有蜜雪冰城、塔斯汀等现象级企业爆红,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李良:说到消费,国内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且是一个多层次的消费市场,不同阶段下,每个层次的消费需求都还有更好的满足方式。我们有两家被投企业在海外做得非常好,一个是名创优品,一个是蜜雪冰城,做消费就是要用足够好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包括供应链、生产和经营模式在内的整个链条是可持续发展的。这两家企业都有极强的数字化能力,在他们全球化、跨区域发展的情况下,管理半径大幅度扩张,如果没有数字化的加持是很难想象的。另外就是他们的供应链管理非常出色。消费始终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它需要一个更健康持续的推动力。

倪正东:VC和PE现在主要是投科技,投先进制造,但是我们还是要留点空间给消费,我相信消费再过几年一定会回来的,就像芯片行业——曾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投资行业不投芯片。当行业最寂寞的时候,反而是早期布局的,比如华登过去投芯片,今天他们的收获最大。消费这个赛道我们也不要放弃,未来还是有机会的。

郑庆生:应该说,随着消费的深化,大众对品牌的诉求被更多地表达出来。过去消费者消费得很分散甚至没有品牌,而越来越多的大众品牌出现使得我们看到了大众在品牌上的消费诉求。

2024,持久战

倪正东:马上就2024年了,我经常在早班和晚班的飞机上碰到VC/PE同行。我们这个行业就像一帮战士,形容每个机构战斗状态的词汇有很多,比如愈战愈勇、沉着应战、背水一战、解甲归田、远走他乡、溃不成军、顺势而为、逆势而上、出奇制胜、大获全胜……我们有远走他乡的,也有解甲归田的。在座的都来自头部机构,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们战斗的状态,你们用哪个词汇?2024年,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行业,你们有什么样的预期?

贺志强:有一句话我很认同,投资行业,大家贪婪的时候我们要恐惧,大家恐惧的时候我们要贪婪。所以我觉得愈是在非常有挑战的时候,其实希望的曙光已经在升起。2024年,我的期待是企业家的信心能恢复,这点非常重要。

倪正东:大家的信心都需要恢复。

邝子平:启明创投创办17年以来,我们一向的风格就是沉着应战,顺势而为。特别红火的时候我们不会特别亢奋,有点风浪的时候也不会特别焦虑,反正就是踏踏实实干,我觉得机会还是很多。

李家庆:我们经常讲持久战,因为创投行业还是要把持久战吃透,时间越长越能看清形势的变化,从而找到从相持到反攻的战略。上周我们刚开了君联的第23届CEO Club企业家年会,主题就叫“驭变谋新,韧性前进”。投资行业,还是要用一种相对长期的持久战心态来做事情。面对短期的起、伏,得、失,还是要把时间跨度拉得更长一些来看待。我们相信这几年的时间,是一个很好的孕育阶段,可能在2027、2028年,行业会迎来一波新的浪潮。今天不必过于在意短期的波动,该来的都会来。所以更多的还是要用持久战的心态,有韧性地往前走,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倪正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持久战。

李良:回头看历史上真正出色的战役,像罗马战役,其实没有那么戏剧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怎么挖壕沟、怎么把基础设施做好、怎么把路修好、怎么一步一步扎实地把内功练好,我们这个行业也一样。行业波动的时候,看看优秀的同行都在做什么,好的企业都在做什么,我们作为投资人也在看自己还有什么能力现在正好可以补全、提升。比如说研究能力是否足够,我希望打造的对企业的全面服务、支持能力够不够?等等。

再就是心态上还是要有韧性。我们始终乐观,与此同时心态要稳定,我们跟团队内部一直这么说,最重要的是要走到一线去,这个行业永远能接触到每年最优秀的企业家和公司,从他们身上你就能感受到真实的基层业务、真实的发展和创新的跳动。

刚才看倪总的分享报告里说,创投在整个GDP里面也就占0.6%。所以我想,作为创投机构主要还是要做好服务的角色,把我们的基本功练好,而不是短期等着大势来,大势永远是为准备好的人提供机会。

肖冰: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对明年的策略,就是稳中求进。“稳”就是稳住基本盘,这方面我们比较有信心。但是做投资还是得有一点抱负,那就是进取的一面,我们特别希望投到一些前沿技术,让基金的社会价值、品牌和影响力更高一些,而不是简单地有一些回报。最后依旧强调,要保持定力,练好内功。    

郑庆生:第一是一如既往。从2005年到现在,我们一直都保持活跃,保持对创业者的支持,对创业精神的尊重。所以接下来,我们还会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整个创投市场。

第二是期待突破。在过去 20 年的投资里,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期待科技的突破。之前的很多互联网的创新都是产品模式上的突破,所以很多CEO来自偏产品侧的人,而今天越来越多科技背景的CEO涌现出来。之前我一直相信自然界没有飞跃,科技发展应该是一个连续的函数。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涌现和突破让我这个想法有很大的改变。

倪正东:大家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家庆说的持久战,确实是长期看好中国。邝总23年前就在嘉宾的座位上,你们是行业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对于中国的创新创业,我们都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参与者之一。2024年我们依然看好中国,一起加油,相信总会有行业拐点出现的时刻。今年我们已经23年了,希望自己能主持到第50年。谢谢大家!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AI制药很卷,不用AI的科学家很吃亏
 下一篇:互联网江湖大变局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优质项目

服务交流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