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中国创业公司能否避免OpenAI式“政变”?
发布时间:2023-11-23 10:30:42 | 浏览次数:


创投日报   |   金博


最近几天,一则来自太平洋对岸的爆炸性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科技界、企业界、投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OpenAI的首席执行官、有“chat GPT之父”之称的山姆·奥特曼,受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司政变”之累,被戏剧性地驱逐出这家他一手参与创办的公司。


目前,这场创始人被董事会赶走的“大戏”还在进一步发酵。之前微软CEO在社交平台上宣布,奥特曼及其同事将加入微软,领导一个新的高级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奥特曼也证实了这个消息,他本人转发微软CEO的推文并表示,“任务仍在继续”。


有最新消息称,OpenAI的董事会正与竞争对手Anthropic的首席执行官接洽,讨论的内容,一是让其接替奥特曼的职位;二是初步探讨两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合并事宜。


从目前传出来的信息综合来看,OpenAI解聘奥特曼,或许主要是理念之争。在奥特曼与现有董事会成员特别是首席科学家伊尔亚.苏兹克维之间,存在巨大的观念分歧:即在确保人类生存安全的前提下,公司如何在AI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速度以及商业化开发方面,保持好平衡。


谁是谁非?对于广大的非技术专业人士来说,短时间内,这场观念之争还不会有标准答案。不管怎样,这一场突发的公司管理权大战,不仅充分满足了各路吃瓜群众的好奇心,同时成功地将人工智能会否失控、从而对人类产生威胁这一重大伦理问题,向大众又做了一次头脑风暴和知识普及。


此外,此事件所引发的关于非盈利机构的新型公司治理思考,也将更新传统的商学院管理案例,成为学术界需要正视和研究的新课题。


对大洋此岸的中国科技公司创业者和硬科技投资者来说,本次事件其实也给自己提了一个醒:中国创业者和投资者,在公司的控制权和治理上,今后会不会也遇到类似遭遇?


由此,需要简要介绍OpenAI的管理架构情况。


首先,OpenAI是一家非盈利组织,但由于AI企业非常“烧钱”,为方便融资和吸纳AI人才,2019年初,OpenAI成立了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有限合伙企业。这家盈利合伙企业的GP,则由作为非盈利组织的OpenAI 100%控股,OpenAI董事会通过控制GP而对这家盈利合伙企业实现绝对控制。LP为投资方和员工。


这一制度设计的良苦用心,是通过GP和LP的身份区隔,完成公司各方参与者的权益划分:GP持有控制权,负责所有事项决策;LP只拿投资回报,不能参与任何经营决策。


那么,GP和LP会不会勾联在一起呢?为此,OpenAI的管理章程还额外约定了以下三条:


第一,清醒的决策者决不能触碰资本利益。作为OpenAI L.P.的绝对控制方—OpenAI 的董事会,董事会成员中极少有人持有OpenAI L.P.的股份,甚至连CEO也不直接持股;


第二,董事会在决策中,只对神圣的使命负责,不用对投资人的回报负责。董事会可以自由决定把赚的钱再次投入研发,投资人不要想着能立马能收回投资,即这可能是一种慈善捐赠;


第三,如果GP和LP之间真的产生冲突,只有未持股的董事会成员可参与决策,以此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绝对独立性。


如上约定的目的,是为了董事会决策者确保在资本面前依然不忘初心,达成使命,力求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这就是围绕CEO奥特曼解聘风波背后,深层的公司治理结构背景,也是不少公司创业者和投资人最初一头雾水、大呼不解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看,OpenAI过于超前和创新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导致了这一看似突兀的“荒诞”事件的出现。这当然也是创新事物本身的风险所在,创新创造是迷人的,充满了激情和变化,但风险也就藏在了这种不稳定性中。


本事件后续如何发展,可能还有各种变数。在市场竞争面前,事实上已有多家大公司包括马斯克的创业公司进军这个领域,OpenAI这一超前的治理结构是否会相应变化调整,也都是尚待观察的未知之谜。创新很美好,世界需要创新,但如何管控风险,确定收益,也是科技投资人和创业者们共同面对的难题。


总之,这场源自美国、全球技术最前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公司的技术之争、观念之争,不管该公司未来的态势如何,确实引发了各方面的关注和讨论,在国内大模型企业竞争也开始加快的当下,OpenAI事件的发生,正好起到了一定的镜鉴作用。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三个月IPO三连,产业链投资做成了金字招牌
 下一篇:北醒获滴滴自动驾驶超亿元投资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优质项目

服务交流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