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挤掉苹果,重返全球第三,小米这回真的“OK”了吗?
发布时间:2020-12-08 15:59:55 | 浏览次数:


核心观点:

1、小米第三季度表现突出一是守住了印度市场,二是在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靓丽表现。

2、小米需要用户基数的扩大来扩充自己的广告业务与游戏业务,以向互联网企业的定位前进。 

3、只花三、五年时间去赶超别人几十年的投入,这不科学,企业若想往上走,需要量的积累。

4、什么样的企业配什么样的战略特征,作为成长型的企业,目前小米研发投入降低是灵经营的表现。

 

小米Q3表现为何如此突出?

邻章:小米这一季度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从内部因素来说,这一季度的产品非常给力,比如说小米非常走量的机型—Redmi9系列,从今年6月份发布到现在9月末,全球销量已经达到1400万台,这是非常成功的产品概念。再比如小米10至尊限量版,在高端市场还是引起了一定的轰动,证明小米有打造高端品牌的能力,提升了小米的品质质感。

其次,从外部因素来看,当前季度,小米处于天时地利的因素中,我们能够看到在欧洲市场小米销量激增,已经增长107.3%。激增的主要原因是华为在欧洲市场因为一些非市场因素,让渡出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从数据来看,这一块市场可能恰好被小米吃掉了。此外,IPhone12延期发布的空档期也给了小米机会。

所以小米这个季度表现突出的三点原因分别是守住了印度的主力销量市场,在中国市场和欧洲市场也进行了大幅度的增长,因此小米在智能手机销量上有了突出的表现。

秋原俊二:从产业的角度去说,小米在欧洲市场表现比较好,可能是跟市场份额有关,跟华为非经营方面的情况以及国内的市场也有关。我认为,这可能跟行业的变迁有关系,也就是说通过总结历次手机产业销量的放量图,会发现无论是过去的2G、3G、4G还是现在的5G,都遵循一个初步的规律:在早期发端期,卖得最好的往往是是技术比较牛逼的企业;但是进入了初步渗透期,销量最好的企业往往是会打价格战的企业或者是做得比较有性价比的企业;进入了成熟期之后,往往又是技术比较领先的企业是比较优先的,像苹果、华为这类企业。目前在国内,我的看法倾向于是5G刚开始的放量期。

其实5G手机刚开始放量的时候,消费者最关注的是价格,因为和4G手机相比,5G手机的性能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如果再过一年到两年,手机的用户可能会关注性能多一点点。所以从过去的产业发展规律来说,在5G的初期,小米是低成本生产,企业会放量。这个规律放在欧洲,比如说处在4G初步渗透期的西欧市场,通过当地基站的建设情况能够发现很多这方面的信息,例如我们在上个季度以及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时候就分析过欧洲市场,尤其是西欧市场的初步情况。

经过判断,西欧市场的情况处于4G早期的渗透期。这个阶段低成本厂商的竞争优势强于综合能力更强的企业,比如像华为,像苹果。我不完全认为华为是因为政治因素离开了西欧市场。反过来想,OV为什么没有抢占最大的份额?没有受到任何损害?因为OV走的不是性价比的路线,它不是低成本的生产商,它走的是差异化的路线。

从这个维度来说,欧洲市场的亮丽表现与国内市场的亮丽表现跟行业的发展规律是符合的,无论是3G、4G还是5G,在初始的放量阶段,发展最好的往往都是这些低成本企业,低成本生产商以及会打价格战的企业,这和行业规律是相符的,即便华为没有受到芯片贸易战这些影响,可能也不会对小米的趋势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至于印度市场,这季度小米只是守住了,没有做到更高。印度市场可能过了4G的初步放量期,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4G期。在印度,小米的态势倾向于守势,只要把自己的经营盘守住,对它而言就是成功。

基于这样的情况,从过去历史上或者产业发展规律角度去谈,这个季度比较高光的表现是跟行业规律相符的。反过来想,在经营层面上的一些动作,从最初红米今年新的设立到现在小米10,在高端和低端两方面,小米都做了相应的工作,并且执行得比较成功。这个季度,小米在手机业务的表现是符合预期的,是属于预期内的事情,但是没有超出预期概念。

邻章:关于产业变迁的问题,我比较认同的。这一季度,印度市场整体的销量表现同比只有17%的增幅,达到了5300多万台,但是小米高端机的同比增长量达到了91%左右。所以说在印度市场,像俊二老师说,经过低价普及期之后,部分用户已经开始朝性价比、质价比这个方向去发展。即使苹果、三星、一加在印度市场中有大于35000多部的高端市场,小米印度市场整体的表现增幅也在91%,这个表现是位于前列的。

从这个层面看,在接下来的全球市场中,小米在低端领域通过价格走量后还是要在高端这一块进行更深刻的投入,否则可能会像中国市场一样,陷入早期通过低端机市场赢得了市场份额,但后续在消费者心智成熟的阶段去考验它,在品牌建设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小米互联网业务的毛利率为何持续走低

邻章:小米的定位是互联网企业。在利润上,它想的打法是像互联网一样,以价换量,通过高性价比把用户圈存起来,小米的总监接受采访时说,小米进入市场的时候并不是非常急于地去收割,而是先要把用户圈存起来进行后期长期的建设,从这个角度来看,毛利率以及芯片元器件的成本上涨,可能会影响小米利率的表现。        

秋原俊二:这个跟这一期的毛利率下滑,尤其是手机业务的下滑,比如零部件的原材料这些有关系。众所周知,疫情的影响,芯片、存储、屏幕的供给都受到一些影响,所以疫情发生后,尤其是在海外疫情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想拿到这些零部件,肯定会出现利率下滑的趋势,原因就是工人们会需要冒额外的风险,包括企业也有额外的成本。

在这个情况下,小米作为主机厂,肯定要付出,如果不具备行业绝对的垄断力,绝对的统治力,基本上意味着会和行业一起去分担高额的成本。此外,由于生产本身、供给本身不够,想要放量,就会通过大规模的采购,这样的策略使得原材料的价格会上升,导致毛利率可能下滑。

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可能跟5G放量以及欧洲市场的4G放量也有一定关系。因为在初期的时候,从投资者的视角来说,关注增长是高于关注成本的。可能存在着这样的可能,如果小米觉得大家最看重的是销量,那在这个季度,比如说接下来的四季度它可能必须通过价格战,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所以它降低自己的毛利率和企业经营的战略是比较匹配的。

最后一个维度是小米本身就是一个低成本的厂商,经营理念和华为、苹果不太一样,苹果是30%、40%的毛利率,小米不是。反过来想另外一个问题,能做到低价本身就是超级有竞争力的企业能力的表现,比如沃尔玛就是低价。手机行业是不是低价就一定能力强,可能要打一个问号,但是低价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至于说互联网业务下滑,互联网毛利下滑,可能跟收入结构有关系。例如游戏业务,比如说一季度、二季度大家还在疫情期间,所以玩游戏的人比较多,但是我们看到了游戏在三季度出现了下滑,这个下滑不单单是小米,腾讯游戏的递延收入也在第三季度出现首次下滑,,这是非常显著的信号。所以从疫情受益到疫情逐渐消退的角度来说,游戏业务的下滑或者高毛利业务出现了一个调整,是可以理解的,是符合预期的。

此外,第二个业务应该是金融科技方面的业务,这个可能跟疫情之后,以及最近8、9月份是上市的阶段有一定关系,所以不能单纯脱离这个行业环境说它毛利率下滑就代表着企业的竞争力下降,还是得去分析具体的业务,但是毛利率下滑,互联网板块的问题倒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国内MIUI用户数约是3点几亿,占比30%,但小米贡献了80%多的收入,这个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国内的小米用户可能接受了更多的广告,相对于毛利率下滑这个问题更值得关注。

1部小米手机和40瓶农夫山泉的利润一样多?

邻章:农夫山泉跟小米这种比较是不太对的,因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农夫山泉是较高毛利的行业,而小米做硬件是非常苦的一个行业,所以说这种比较存在一定的偏见。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红米进行性价比来普及5G,从整体行业来看,大家其实也都在做这件事情,现在在对于小米来说,非常有竞争性的品牌就是Redmi,在5G这一领域跑得也非常快,它们其实在做的也是一个性价比的策略,就是先跑马圈地,在5G普及期的阶段,先把用户圈存起来。

从这个层面来说,我觉得红米有自己的角色位置,因为红米可以说是小米销量的守门人,红米承担了小米销量的主力军,所以它的低价格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此外,因为小米一直在朝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方向定位,所以小米需要用户基数的扩大来扩充它的一些广告业务或者游戏业务。因此,我觉得它价格的低毛利其实是在扩大它的用户基数,从这些层面来看,小米还是在朝着它自己既定的方向战略在走。

秋原俊二: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禀赋,不同的生意、不同的商业它都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截取财报的局部数据去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往往很容易造成很大的偏差。小米的本身的策略,以及它持续想做互联网业务,都是一脉相承的,不能单纯地去进行不同行业之间的直接对比。比如大家可能会得出一个结论,A股有两种科技,一个是酱香科技,一个是清香科技,其实了解就会发现,它就是不同的生意,就相当于市场上有各种各样漂亮的姑娘,有人喜欢南方姑娘的婉约,有人喜欢北方姑娘的豪爽。小米可能是公司成长的特别快,未来前景可期,那有的公司是不同的思路,所以我们并不能直接去比较。

如何看待小米的IoT产品与业务?

秋原俊二:IoT这个业务,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包括去年11、12月份,市场上有几种声音,第一种是觉得5G会放量很大,第二种是觉得5G IoT这块业务也会放量很大。

我自己使用小米的产品不是很多,以过去仅有的经验看,可能音箱不如百度。小度音箱两三百块钱,用起来会更舒服一点。小米的音箱几十块钱,,可能跟价格有关系,自己作为一个有限样本可能会得出一些错误的看法,但是目前小米的IoT设备用起来不是很顺。

今年,尤其是6月份之后,大家会发现美的以及海尔这类股票跟市场上的估值涨得非常快,包括疫情期间的小熊电器。IoT领域小米是有一些优势,但因为种种原因,可能做的一般,比如说电饭煲等小家电,可能并不是小米擅长的地方,所以它当时的放量其实是更偏向于传统的企业。

现在这个阶段,5G也是在初步的建设,对IoT的放量,AIoT的放量会比5G手机稍微晚一些。现在小米手机的增速大概30%、40%多,但是IoT可能20%,还需要一、两个季度才会发现它的增速起来,这跟这个行业的周期性以及技术周期是挂钩的。 

小米冲击高端之路道阻且长

邻章:因为小米过去一直在走性价比的路线,在2016年左右,就遭遇了市场冲击。不可否认,小米在品牌上的确跟三星、苹果、华为有一定差距,所以雷军一直也比较在意,因为小米的性价比,出现了小米是低端机的这样一种评价。

小米财报中显示,前十个月小米的销量已经达到了800万台,这在小米的生命周期内是一个很好的销量,算是小米冲击高端市场一个比较不错的里程碑,但是跟华为、苹果、三星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从整体的产品的体验来说,小米在整体的体验上可能跟华为等品牌的差距不大,但是在产品的精致度、设计感、用户认可度以及核心科技上都有区别。

苹果、三星以及华为都有自己的核心芯片,三星还有自己更全的产业链支撑产品溢价,从这一方面说小米讲的自主创新可能要稍微少一点。目前小米整个的发力重点是在拍照,它要跟华为硬杠,在相机榜分数上,一会儿小米当一下第一,一会儿华为再当一下第一,所以小米想在用户感知最强的地方和华为来进行比较。但是无论什么原因,华为始终压着小米一头。所以在这方面,小米讲的故事可能还不及华为、苹果、三星。

秋原俊二:15年前或者是十几年前,华为也是做低端机和校园捆绑起家的,它可能是一、两百块钱一个合作。零几年的时候,华为也做这种代工,逐年累积一些经验,才逐渐逐渐往高端领域发展。这是需要有经验效应和投入效应的。

因为我以前听段永平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他们步步高企业为什么做的产品只能走低价的路线,原因很简单,因为步步高一年的收入不会高于日本企业一个研发的费用。同样,小米企业现在的研发投入到今年年底可能一百亿左右,反过来想,可能小米从成立到现在,小米的全部研发投入只能达到现阶段苹果一年研发投入的100%,当然这个数据我没有具体计算过。但是从这个维度想,没有道理说小米做的手机,研发性能各方面能够吊打苹果,这不现实。回归到实质,十年的研发投入可能只比得上苹果一年的研发投入,那凭什么自己做高端机,让苹果去做低端机呢?

在70、80年代,三星也是做低端机,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之后,才逐渐把品牌树立起来。也就是说从技术行业的发展史来看,企业想往上走,一定是通过量的积累,在多年的研发投入,以及抓住一些关键技术,然后持续不断的投入,才有可能出现在新领域的品牌认知度超越别人。不太存在说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或者花了三、五年的时间就赶超别人几十年的投入,或者是几十倍资金的投入,从逻辑的角度看,这是不科学的。

所以我不认为小米的烦恼是一个特别大的烦恼,随着时间的发展,比如再给小米五年的时间,可能它真的也可以做高端机了。小米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增长,如果说研发投入出现了下滑,没有成长性了,那这种企业反而应该是被抛弃的。小米还是表现出一个比较好的成长性,现阶段成长性只能通过销量,通过打价格战,逐步去改变自己的研发能力与研发底蕴,国内的发动机也好,大飞机也好,这些技术方面的东西不是花一点钱,或者花一、两年,花三、五年的时间能够赶超的。技术一定有技术的规律,行业一定有行业发展规律,雷军这边的烦恼可能根本不是特别值得去烦恼的地方,需要做的是在正确的路上做正确的事情,重视研发投入就行。

 邻章:对,就跟吃饭一样,要一口一口地吃,毕竟小米还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公司,要给小米成长的时间。

技术投入少是否会让小米后劲不足?

邻章:光看投入占比可能不是特别客观全面,还要看营收的整体角度。营收增长占比下降,但如果整体的投资金额变高,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小米在三季度的投资额度下降,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疫情影响。我个人认为对技术投入要投入到刀刃上,要看小米自己的发展重心,究竟是哪些技术上的投入。如果长期低的技术投入,肯定不利于它长远竞争。因为从产业的角度也好,还是从产品本身的角度来看,是需要技术投入来作为它后续产品提升的支撑。如果没有持久的技术投入,后劲肯定会存在不足的现象。    

秋原俊二:在二季度的时候我们就观察到小米在技术投入上变低,通过复盘从2018年Q2上市之后到目前的研发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有一个明显的规律:在2019年的时候,小米的研发投入是很高的。但在2020年二季度之后,加大了营销投入。从这个现象来看,小米其实是在5G的潜伏阶段。比如说在2018年、2019年,小米会花很多时间去处理4G的存货,这也是在财务数据上看到的一个现象。

还有研发方面的投入,在2018年、2019年的时候,也聊到这个问题,在这个阶段是要去打造技术。在上个季度的电话会议里,小米聊到这个季度开始,小米的重心可能会放在销售领域,所以从这个维度来说,在第二季度的时候,经营重心的转变就确立了,也就是说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年底,小米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研发领域,以及存货的清理。

到了2019年,今年年初以及2019年四季度的时候,小米在存货、原材料方面的一个占比是上升的,但是制成品在下滑。所以,在2019年小米是研发大年,2020年以及2021年可能就是销售大年。到了2021年之后,可能又是研发大年,因为这跟产品技术的投入周期是挂钩的,以及与之匹配的是公司的存货、原材料以及制成品。

所以这反而是一种灵活经营务实的一个表现,不是说研发投入降低,就代表绝对的不好。因为小米就是一个成长型的企业,它没有很厚的家底供它研发投入始终在10%以上,什么样的企业匹配什么样的战略特征,这个是最重要的。从这个维度看,小米是做了合适它自己企业特点的事情,所以我不认为这个季度的研发费用下滑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不利影响。

如果说在出6G之后,小米把自己的研发费用往下砍,应该研发投入的时候不研发投入,那这个就是有问题的。如果在应该提高销售支出的时候提高销售支出,适当地降低一些研发投入,跟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规律以及公司本身的状态是吻合的。

值得诟病的是,小米有一点投机的意思,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还是要对研发本身的重视,不能知道研发拼不过苹果、三星,就降低研发投入,目前小米还是缺乏这种自信以及魄力。

小米怎样才能走向高端?

邻章:在核心技术领域,整个中国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面临着“卡脖子”的境地。小米自身在芯片领域是有想法的,在2017年左右,它们发布了松果芯片,但是澎湃收购了松果以后,发布了澎湃S1,小米芯片无疾而终。在整个芯片市场上,小米是比较被诟病的状态,但是能够看到,小米在市场上关于芯片的公开信息不是特别多,小米还是在芯片持续投入的,在等待一个时机。

因为芯片也需要经验积累,不是做第一代产品就能做得非常好。看华为麒麟芯片,到麒麟990、970可能觉得它做的不错,但是前面的K3V1、K3V2芯片的表现是很不行的,所以小米在芯片领域可能更需要一点魄力。如果要做自己的芯片,它需要对自己的芯片进行扶持,要有一个大大的战略魄力投入到实际使用中去打磨芯片。无论是三星的屏幕,还是华为的芯片,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从开始的表现不好,到加产品扶持它的芯片,构成它的核心竞争。

同时也能看到小米的困境,它没有华为和三星那么厚的家底,可能经不起市场试错的风险。所以从这方面看,还是需要跟它的核心合作伙伴高通,在芯片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把系统的调度等一些核心竞争力培育出来。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上抓住目前智能手机的痛点来进行自身独特优势的构造。

秋原俊二:我个人的理解是小米就不应该玩芯片,它玩不起。小米一年的研发投入只一百亿人民币。芯片这种投入大并且失败率超高的事情,流片一次十个亿,一不小心就打水漂了,这完全是一个不应该做的事情。停下是正确的行为,而不是非得脱离现实客观规律,因为十个亿不是谁都能流得起的。可能对于苹果,对于华为,没什么感觉。但是小米不是,小米研发投入就一百亿,这一百亿投出却零回报,小米没必要去做这种自杀性的行为。

60年代,当时日本的产品能够畅销全球,其特点就是卖低价。但到了80、9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产品,例如索尼、松下,就是品质的代名词了。韩国是80年代的时候,在国外销量特别好,质量特别差,但是到了2000年之后,三星、LG这些品牌也逐渐发展起来,所以一定是通过量在逐渐支撑,把自己的家底积累厚了,再去做产业发展。

从目前来看,花十年时间变成一个畅销全球的品牌,这对于日本当年,对于韩国当年都已经快很多,所以不要有大跃进的想法,这不符合产业规律,也不符合过去的历史情况。小米是什么样的阶段,就抱有什么样的预期,以及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再举个例子,比如苹果的M1的芯片,苹果也是做了这么多年电脑,才敢去做自己的芯片,才敢在自己的芯片上尝试,并且最近它刚推出的产品,价格都是比过去版本都要低一些。它这么厚的家底才敢这么去试错,凭什么去苛求小米作为一个十岁的企业,去跟这个行业里几十年的巨头去掰手腕,这不现实。

邻章:补充一点,国内其实目前这些用户也好,厂商也好,有时候可能有一种特别想弯道超车的感觉。所谓弯道超车又有多少人成功,这个是一个非常值得考量的问题。要客观地看待每一个公司不同的历史,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技术实力等,这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的。

但是也不能够因噎废食地说不跟别人去合作,脱离基本现实,把自己封闭起来做一件事,这是非常不对的观点。我们是需要独立自主,但是我们也不能事事独立自主,可以充分去利用别人的资源,有一个好的合作伙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很多网友在说,其它企业没有自主创新,没有核心竞争力,其实我觉得这些观点,是非常偏激的,并且带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性。对于科技行业来说,需要警戒,也需要开放合作、合作共赢的态势。

小米赢得欧洲市场的策略

邻章:欧洲市场是一个高端市场,但是它还是有很多低端用户,有中低端的产品需求,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要求高端。

小米欧洲的官网,在英国市场下面的一些用户留言,可以看出用户对小米的性价比是比较满意的,它是符合自身需求的。再从产品的性价比角度来对比,中国的厂商在国外市场,整个产品性价相对苹果、三星是有优势的。

所以说在整体的系统差异不大的情况下,有一个价格的优势,可能更能吸引消费者。所以这样的产品在海外市场,是处于一个攻城略地的阶段。在欧洲市场,小米跟运营商的关系非常不错,欧洲市场还是一个运营商主导的市场。

观察小米的官网能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在中国的官网,看到一款产品,它首先介绍的是性能,以及它的刷新率为多少赫兹,给人的感觉是它的一种硬核状态。但是在欧洲市场,看到同样一款产品,它介绍的则是它的理念,它的设计以及它的拍照功能,跟苹果官网感觉更相似一点。

因此,小米可能是在凸显它的质价比的理念方向,而不是它的整体配置。所以,小米在国内外的策略是不相同的。 

在印度,小米为何被三星反超?    

 邻章:这个数据可能是统计偏差,是统计口径的问题。看IDC的数据,这个季度小米是第一,但是看到另外一个数据好像三星是第一。这里面可能是存在一个统计口径。统计口径的问题其实在以前也经常看到不同的调研公司发布的数据,相互打架。

所以这方面可能看采用哪家的数据,但是,无论从哪家数据来看,三星追小米都是追得非常紧的。目前来看,三星的增长率要高于小米。所以小米是值得警惕的状态。

秋原俊二:4G已经进入成熟期了,这时候就拼性价比,拼质量,拼用户更注重的性能本身,而不是注重刚开始的价格。从这个维度来说,三星几代人的基业,跟小米十年的底子,还是有一些差距,出现这个现象是预期当中的事情,没有太背离预期。如果说有一个弯道,小米超出预期,可能有一种情况,就是三星自己做了一些特别错误的事情,或者小米做了一些超级富有远见的事情,或者特殊的一些非市场因素导致这个结果。这基本上是符合我之前说的那些行业的发展情况。

小米能否稳坐世界前三的交椅?

邻章:我个人来说不太看好。因为可以预见下一个季度它肯定又会要被苹果反超,苹果可能会走到世界第一。因为苹果有一个非常强的周期性,就是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是苹果销售的高峰。在9月份新品发布之前,其实是它销量的低谷,因为苹果存在用户等待的问题。

从整体层面来看,小米在今年这个季度,在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实现了增长。这两块助推它成为本季度的世界前三,但是未来还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这种魄力,这是需要观察的。

秋原俊二:我对小米的未来没有那么乐观。主要原因是小米还没有走出产业规律。比如说小米在2015年开始遇到问题。那时是3G的晚期,4G的初始期,只要行业进入成熟期,技术应用比较成熟,小米就会出问题,它的销量就会下滑,它的市场额也会下滑。在2018年下半年,4G的成熟期之后,小米又出现问题。它是隔两年就会出一个销量下滑的问题。

所以从短期来看,也就是下个季度,苹果能不能超越小米,我会打一个问号。有可能还是小米优先一点点,但是可能过一年之后,小米又要掉下去两年。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投前面没有预期、业绩最垃圾的时候,这个时候投进去就得跑路,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操作的。千万不要在技术周期股技术业绩比较好的时候抛进去,往往会被割韭菜。 

Q&A环节

Q栗子:小米和华为的配置差不多,为什么网友还是认为华为比较高端,而小米比较中低端呢?

@邻章:一个是品牌认可度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核心竞争力。

举一个例子,苹果在其他友商的发布会上,经常被其它厂商吊打,说苹果各种配置都不如他们。但是在用户的品牌认可度上,苹果还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属于No.1的一个品牌。

用户的品牌认可度占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华为的品牌构建已经占据用户心智。所以说这方面小米也需要努力,摆脱以前低端品牌的既有印象。因为现在用户关注的有些配置是很重要,但是配置不是全部。 

@秋原俊二:小米本身就不是什么特别高端的机子,所以相对而言,这跟它自身的一个情况是吻合的。跑分这一块,跑某一个级,都是可以作弊的,我并不觉得对同样的配置,最后的产品不一样,产品力有区别,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华为卖得高,一方面当然有些人会觉得是不是华为收智商税,其实不单单是这样,也跟刚刚邻章老师说的品牌有关系。还有一个实际的产品力本身,这个是需要一些实践的积累才可以的。

过去无论华为的发展史怎样,我并不认为小米同样的配置卖得便宜,就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它是一个合理的现象。

Q热爱:如何评价小米入围全球五百强,雷军答应赠与每位小米员工一千股权,小米集团股票?

@邻章:五百强对小米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至于员工股票,这就是一种价值激励。跟发年终奖差不多,就说以股票的形式来留住人才。其实这种奖励对一家企业来说,是非常正常的一个操作。股票奖励在很多公司都是有的,比如腾讯公司就非常喜欢对自己的员工进行股票奖励,这是在分享自己的成长价值,让员工更有归属感,更有干劲。

@秋原俊二:小米对员工这方面是挺慷慨的。从股东的角度,作为一个投资人,作为一个潜在投资人,作为过去曾经小米的纳米股东,可能看这个事情我就觉得这样做,不尊重股东的利益与权益。员工大规模股权期权激励,可能看了没有那么开心,会觉得这个公司的蛋糕会在这个路上继续做得很大,但是作为股东有一些些不厚道。小米在公司内部的企业治理,尤其是股东治理,是有一定的问题的,但是特别把股东利益当回事的公司也特别可怕。所以,这是一个度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小米最近这一、两年,还算比较好的。

@邻章:我再补充一点,行业里面对比来看,小米公司的员工可能比较苦逼的,整体的薪酬水平比较低。我个人其实对薪酬奖励、股票奖励,还是比较支持的,可能这样对员工有更好的激励性。

@秋原俊二:确实是这样,小米的员工在这些互联网企业大厂里,薪水差一些。我从一个社会的利益分配的角度看,是没有问题的。从任何一个维度来看,不管是倾向员工也好,倾向客户也好,还是倾向股东也好,都不要太过度就行。可能它们还是需要去注意下这个问题。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汇丰断臂求生
 下一篇:市值3000亿,刘强东今天又斩获一个IPO:坐拥三家上市公司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优质项目

服务交流

0
分享到: